论坛嘉宾
主题论坛一:清华校友与国际事务
杨晓雅 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唐仲英学生全球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和常务理事。曾担任清华大学国际教育办副主任、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青年外交高校联盟秘书长等职务,有丰富的国际教育和国际合作交流经验。获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美国俄勒冈州科学与理工研究生院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廖莹 清华大学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唐仲英学生全球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和常务理事。曾担任清华大学国际教育办副主任、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青年外交高校联盟秘书长等职务,有丰富的国际教育和国际合作交流经验。获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美国俄勒冈州科学与理工研究生院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褚文博 拥有21 年与各级政府、民间社会、私营部门、学术界和国际组织工作的经验,工作内容涵盖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目前她担任地球观测组织 (GEO) 秘书处项目官员,协调 GEO 多学科项目群的开发和实施,该项目群致力于利用地球观测信息和知识解决气候、生物多样性、灾害风险减轻和城市韧性等问题。她的工作重点是促进地球观测组织工作网络中政府,学术界,企业界等成员之间的协作,为环境相关决策提供实际的解决方案。在2013 年加入 GEO 秘书处之前,她曾在中国科学技术部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
褚文博于 2003 年获得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硕士学位。同时她还是一名获得认证的项目管理专业专家。
孙凯超 博士自2020年起担任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设施安全司的核安全官员。他的工作职责包括1)完善IAEA的安全标准、2)对成员国的安全评审与技术支持、及3)培训和外展能力的建设活动。在加入IAEA之前,孙博士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核反应堆实验室反应堆物理分析部门的负责人兼研究科学家。他曾担任多个美国国内和国际科研项目的首席研究员。孙博士曾是麻省理工学院6兆瓦核反应堆(MITR)的反应堆工程师及高级操纵员。孙博士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硕士毕业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的可持续能源专业,博士毕业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核能工程专业。
主题论坛二:无体育不清华
牟文殊 清华1977级自动化系校友。马拉松以及越野爱好者,业余作曲人。早年清华田径队短跑运动员。2007年开始跑步至今。2012年创办巴黎跑友会,2016年发起清华校庆跑圈活动。参加马拉松和马拉松距离以上的越野比赛近200场,已完成两轮六大马拉松和完成UTMB主赛大满贯(utmb,tds,ccc,occ),今年将再度挑战巨人之旅330。
陈伟强 1982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1982年2月到清华大学任教,1994年至2012年任体育部主任,1997-19987美国春田学院访问学者,现为清华大学体育部教授,清华校友总会理事、兼职副秘书长,体育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副主席,国家级田径裁判。
清华任教42年,培养了一批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1995年在清华大学统一部署下、开始组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运动成绩迅速提高,在田径、射击项目上培养了多名国家级学生运动员。
传承清华体育传统,在学校支持下有幸担任了2008北京奥运会田径总裁判长,为学校、国家争得了荣誉。
2014年起兼职校友总会副秘书长、开始为校友服务,特别在校友体育活动开展和组织上贡献力量。
李红 盛开体育 (Shankai Sports International Ltd.) 联合创始人及董事长。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后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商学院MBA,毕业后曾工作于中美两国的通讯行业。2003年至2008年期间,她担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驻中国首席代表,负责协调国际奥委会和北京组委会的合作。李红与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有着密切合作关系,同时熟悉奥运会市场开发规则和国内运行环境。
王义夫 1999年入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年获得学士学位。中国前射击运动员,曾任国家射击队总教练,现任国际射击联合会副主席。连续参加十一届奥运会,共获得两块金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荣获男子10米气手枪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荣获男子10米气手枪冠军)、三块银牌、一块铜牌。2007年7月17日,王义夫当选国际射联“终身射击冠军”这一国际射击界的最高荣誉。
王沫宇 曾就读于清华工物系工物10,后在ETH和EPFL深造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布克哈德压缩机项目工程师组组长。业余时间坚持多项长距离运动训练和参赛,包括城市马拉松,越野马拉松,越野滑雪马拉松,铁人三项等项目。
主题论坛三:高校里的清华校友
郭毅可 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Provost),并兼任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 教授。
郭教授拥有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一级荣誉学士学位,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 位。郭 教授曾任帝国理工计算机系教授、数据科学研究所的创始所⻓,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 与科学学院非执行院⻓(2015-2020)、荣誉院⻓(至今),香港 浸会大学副校⻓(研究及拓 展)及研究院院⻓ (2020 – 2022)。
郭教授为国际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他研发的分布式数据挖掘方法、机器学习法以 及 讯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生物学、化学、地球物理学、医疗保健、 环 境、经济、金融、社交媒体、创意设计及艺术等。郭教授是大数据分析系统的重 要开 创者,具有丰富的业界合作经验。他曾带领多间初创公司发展,并为国际顶尖 企业提 供大型研究与咨询服务,包括 GSK、辉瑞、罗氏、毕⻢威、华为和英国广播 公司等。
郭教授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电机电子工 程师学会会士、英国电脑学会会士,以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郭教授也是多份国 际期刊的编委会成员,他是 Annual Reviews of Data Sciences (世界 科学)的总编辑,智 能系统学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机器智能研究(Springer)的副编 辑。
张建伟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教授,德国汉堡大学信息学科学系教授,多模态智能系统研究所所长。1986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士专业第一名毕业,1989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毕业(人工智能),1994年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机器人)。近三十年在从事及领导多模态机器学习模型、具身智能理论、机器人类人操作、智能机器人系统,多机器人协同装配等领域的研究和系统开发,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6部;多次获得国际奖项。主持德国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邦教研部与工业合作项目、欧盟、中德跨学科研究中心等多项重大研究项目。曾任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学术旗舰会议ICRA2011程序副主席、MFI 2012年总主席、世界智能机器人顶级会议IROS2015总主席等。清华德国校友会创会会长,现任顾问委员会主席。
王京 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ürich)环境工程研究所教授,领导空气质量和粒子技术科研组。他还在Empa(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任科研组长。王京于 2005 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航空航天工程系博士学位。2011 年,他获得了气溶胶研究协会(Gesellschaft für Aerosolforschung, GAeF)颁发的 Smoluchowski 奖,以表彰他在 “纳米材料的环境、健康和安全影响 “领域做出的贡献。 他是 2014 年国际气溶胶大会和 2018 年亚洲纳米大会的主旨发言人之一。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空气污染控制、纳米粒子迁移和减排、空气纳米粒子测量仪器、空气过滤、细菌和病毒的检测和灭活。他目前是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和Scientific Reports的编委。
王华 2003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09年博士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他于2010年至2011年任职于美国英特尔公司Intel和美国思佳讯公司Skyworks Solutions。他在2012年入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并于2018年获得终身教职。他从2021年起入职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ETH Zürich信息技术和电子工程系,出任正教授以及集成系统研究院副院长。他在2023年获得了IEEE Fellow以及IEEE国际固态电路会议七十年历史上(1954-2023)杰出贡献作者奖Top Contributing Author。他在2020年获得了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Director Fellowship, 并且是佐治亚理工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教授。他在2017年获得了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Young Faculty Award。他于2015年获得了美国自然科学基金Career Award。他在2020年和2021年两次获得了美国高通Qualcomm Faculty Award。他在2017年获得了IEEE微波理论和技术协会颁发的杰出青年工程师奖Outstanding Young Engineer Award。
吴耀文 瑞典于默奥大学生物化学教授。1997级中山大学学士,2001级清华大学化学系硕士,德国马普分子生理所博士(2008),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博士后(2010)。2010年起担任德国马普分子生理研究所Otto-Hahn研究组长,2012年起担任马普化学基因组学中心实验室主任,2018年起担任瑞典于默奥大学(Umeå University)生物化学教授,2020年起担任于默奥微生物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学术荣誉包括:德国Otto-Hahn Award,德国生物医学研究奖,欧洲研究委员会(ERC)欧盟卓越科学家项目,瑞典皇家科学院青年院士,美国化学会“未来生物化学家”,古斯塔夫森分子生物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的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几个奖项中唯一针对45岁以下杰出科学家的奖项,每年在数学、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各奖励一位杰出科学家)等。
主要研究领域:化学遗传学和化学光遗传学新兴领域,细胞内膜运输调控机制,细胞自噬机制和自噬蛋白质非经典功能(CASM),开发新颖的化学方法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和标记示踪,用于监测细胞内信号传导和疾病诊断。
专题论坛一:人工智能现状,前景与挑战
郭毅可 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Provost),并兼任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 教授。
郭教授拥有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一级荣誉学士学位,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 位。郭 教授曾任帝国理工计算机系教授、数据科学研究所的创始所⻓,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 与科学学院非执行院⻓(2015-2020)、荣誉院⻓(至今),香港 浸会大学副校⻓(研究及拓 展)及研究院院⻓ (2020 – 2022)。
郭教授为国际知名的计算机科学家,他研发的分布式数据挖掘方法、机器学习法以 及 讯息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生物学、化学、地球物理学、医疗保健、 环 境、经济、金融、社交媒体、创意设计及艺术等。郭教授是大数据分析系统的重 要开 创者,具有丰富的业界合作经验。他曾带领多间初创公司发展,并为国际顶尖 企业提 供大型研究与咨询服务,包括 GSK、辉瑞、罗氏、毕⻢威、华为和英国广播 公司等。
郭教授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电机电子工 程师学会会士、英国电脑学会会士,以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郭教授也是多份国 际期刊的编委会成员,他是 Annual Reviews of Data Sciences (世界 科学)的总编辑,智 能系统学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机器智能研究(Springer)的副编 辑。
张建伟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教授,德国汉堡大学信息学科学系教授,多模态智能系统研究所所长。1986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士专业第一名毕业,1989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毕业(人工智能),1994年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机器人)。近三十年在从事及领导多模态机器学习模型、具身智能理论、机器人类人操作、智能机器人系统,多机器人协同装配等领域的研究和系统开发,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6部;多次获得国际奖项。主持德国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邦教研部与工业合作项目、欧盟、中德跨学科研究中心等多项重大研究项目。曾任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学术旗舰会议ICRA2011程序副主席、MFI 2012年总主席、世界智能机器人顶级会议IROS2015总主席等。清华德国校友会创会会长,现任顾问委员会主席。
方念东 博士,计算机系本科84级, 曾在巴塞尔大学获得瑞士联邦奖学金,并取得计算机系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多家知名企业担任过Principal Consultant, Vice President,Senior Business Analyst等职务,包括普华永道公司 (PwC),甲骨文 (Oracle),私募基金公司合众集团 (Partners Group), 苏黎世州立银行 (ZKB),列支敦士登VP银行等, 拥有丰富的IT,银行, 咨询,客户管理系统(CRM)等领域的经验。
现担任瑞士清华校友会秘书长。
张晖 博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毕业 (88级本、93级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任职KUKA集团CTO。聚焦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行业二十余年,张晖著有超过二十项发明专利,职业生涯在ABB集团从研究工程师起步,历经研发,创新工程中心,全球产品管理直至ABB机器人与离散自动化部全球CTO等管理职位,有在美国,中国,瑞士,德国长期工作与生活、在跨国企业领导多国多地区跨文化团队的独特经历。库卡集团为中资企业在德国的最大并购案,张晖的工作一方面在领导整合全球产品开发,产品构架体系代际升级,另一方面在推动集团在工业自动化行业技术变革战略,主导人工智能数字化在工业领域与全球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
曹明 是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理工学院教授,数字社会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数字技术与自动化系系主任。1995-2002在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硕连读,2007年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期间在IBM沃森研究中心实习,2007-200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08年起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任教,2011年获得终身教职,2015年升任正教授。其研究领域主要为网络控制算法,多智能体系统的分析与控制,自主机器人。他先后获得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Thoma奖章(2017)和欧洲控制协会的最高奖欧洲控制奖(2016),并多次获得欧洲科研理事会(ERC)和荷兰科研基金委(NWO)的重点资助。他是国际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
专题论坛二:可持续能源与绿色交通
陈国辉
82级汽车工程系
德国清华校友会会长
欧洲清华汽车行业校友会副会长
福特欧洲研发动力系统集成高级项目主管
杨宇 Yole Group 负责汽车半导体的首席分析师。平时位于比利时,他负责应用于移动电气化的技术和市场研究,并特别聚焦于汽车行业;同时,杨博士也负责Yole团队涉及汽车应用的半导体研究。
曾于Punch Powertrain N.V.(比利时)担任业务拓展合伙人及研发项目负责人、Bekaert N.V.(比利时)担任研发项目负责人,以及在imec(比利时)担任博士研究员。
杨博士拥有Leuven University(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 imec(比利时)材料工程博士学位、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
韩强 Evaris Tech GmbH总经理,17年德国工作经验,欧洲清华汽车行业校友会联合创始人/会长,历任长城汽车欧洲本地化研发总监/战略企划总监、中车欧洲创新中心主任、奥迪总部整车集成专家、采埃孚高级工程师等。
陈刚 现就职于中车长客股份公司,担任中车长客德国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CRRC CHANGCHUN GERMANY RailTech GmbH)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并担任清华德国校友会理事、德国校友会北威州分会长。2005年~201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学士、硕士学位。并于2010~2012参加清华-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项目,获东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2012~2015年就职于日本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2015年加入中车长客,2020年起常驻德国,主持成立中车长客德国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李忠亮 分别于2009和2011年获得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2014年获得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2014至2016年,于法国燃料电池国家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至2022年工作于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信息与系统实验室,任副教授职位。2022至今任法国弗朗士孔泰大学青年教授(Junior Professor Chair),并负责法国综合型研究机构FEMTO-ST的制氢研究方向。 李忠亮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氢燃料电池和电解池的多物理建模,故障诊断和预测策略的开发,氢-电混合能源系统的能量管理和控制。在这些研究方向上,李忠亮博士正在主持多项法国和欧盟科研项目。
胡诗琪 现任Tecloman全球销售副总裁,拥有多伦多大学工程学士学位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MBA学位,同时是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领军计划第四期学员。在Tecloman,她深耕于全球市场的拓展,特别是在储能领域,在全球各电网表前以及表后市场通过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布局,推动公司在全球能源市场的持续增长。
专题论坛三:创新创业
王蕴宏 博士是 79 级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毕业生,随后在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攻读过程技术专业并取得博士学位。他曾就职于多家跨国企业,从事了纳米新材料开发、多相反应与燃烧学技术应用、机械与化工过程技术、材料再生和循环利用技术、大型装备制造及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工作,成为多个领域的专家。他参与了多家中外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及国内企业的创办与管理, 积累了丰富企业管理经验。他积极参与和支持了许多中德和中瑞政府间合作和企业合作项目。成功协助了多位党政领导的海外出访活动。他为中国与欧洲的合作及高新技术,如德国工业 4.0 技术的对接,起到桥梁作用,同时参与或主导了多家中外企业的并购重组项目。
2018 年王蕴宏博士加入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总裁及首席科学家。经过几年发展,爱彼爱和公司现已成为国内气凝胶行业的头部企业并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知名度。在动力电池安全防护领域,爱彼爱和开发出了革命性的气凝胶隔热片,成为全球第一家大批量向动力电池制造领域供货且具有全产业链的气凝胶企业,也成功跻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沃尔沃、大众等品牌的第一梯队供应商。
尚宇星 1963 年出生于中国西安,1980 年至 1990 年就读于清华大学, 获得化学工程博士学位。1992年在荷兰Delft大学和加拿大McGill大学担任研究员,后加入加拿大 Falconbridge Limited(现 Glencore)担任高级工程师。2000 年至今在瑞士 Metalor Technologies SA 工作。自2005起担任精炼事业部总裁。
梁旭 清华大学94级中文系本科毕业, 98年留学芬兰,在诺基亚工作15年,致力于穿戴产品研发,曾于2006参与研发诺基亚智能手表,2009年参与研发诺基亚眼镜。她目前担任芬中创新与教育协会会长、中国语言文化中心(芬兰)校长。曾任芬兰拉赫蒂市经济发展促进局高级经济顾问、诺基亚研发中心总监、著名财经栏目《总裁读书会》国际商学院院长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等。
2013年起,她致力于中芬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流,协助两国政府建立中芬友好城市,十城百校中芬友好学校,大学合作办学以及中芬政府间商务互访,在绿色科技,体育科技,教育科技,文旅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梁旭热爱青少年社会化教育,财商及创新教育,曾在北京清华附中,人大附中,北师大附中,四中十一学校等担任学生公司的创业辅导,及多所大学的学生就业辅导。目前是北欧女性创新孵化器的创业导师。
梁旭是芬兰校友联络人。
吴昊 1997级汽车系本科,2001级汽车系硕士;英国智能农业机器人公司Antobot Ltd.创始人兼总经理,全英清华校友会副会长,剑桥大学工程系博士。
陈希孟 是棕榈道资本的创始合伙人,之前在Insight Partners工作。 他在中美欧有创业、运营和科研经验,曾在日立数据系统公司,花旗集团,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和集成系统中心任职。 陈希孟是米尔肯研究所亚洲青年领袖圈的主席、美国华人联合会社区基金会的董事和评审委员会成员、湄公河未来计划的顾问委员会成员,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期限会员,纽约经济俱乐部的成员,和华美协进社中美青年领袖委员会成员。他在2023年被评为亚洲协会亚洲21下一代领袖,是亚洲协会南加州中心的顾问委员会成员。他在2018年被评为华人精英组织美国百人会下一代领袖,并且参与下一代领袖策划委员会。陈希孟毕业于斯坦福本科和哈佛商学院业主总裁班(OPM),正在就读清华五道口一带一路EMBA。
专题论坛四:文化艺术
马赛 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兼任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和清华大学(青岛)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党委委员和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奥林匹克艺术研究中心首任主任,长期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工作。兼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北京美协副主席、冬奥组委制服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方军辉 阿尔帕相机全球合伙人。现任意大利中国文化和旅游协会执行主席、意大利华人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意大利清华校友会秘书长,并担任佛罗伦萨双年展国际委员。
长期从事文化艺术交流、策展、摄影艺术创作。作品曾获美国国家地理年度摄影奖、锡耶纳国际摄影奖、佛罗伦萨文学与艺术奖金奖、佛罗伦萨双年展主席特别奖等。
作品数十次被美国《NATIONAL GEOGRAPHIC》、《DISCOVERY》、英国《泰晤士报》、瑞士《ALPA》等发表和报道。
吴霜 副研究馆员,清华大学档案馆科技与人物档案部档案征集与编研主管。长期从事档案征集、管理、研究、展览利用等工作。曾就职于辽宁省辽阳市档案局(馆),获评“辽宁省档案系统中青年业务骨干”等称号;2020年后任职于清华大学档案馆。先后参编出版《档案记忆》《古城纪事》《〈刘仙樵诗抄〉校注》《辽阳通史》《党在清华园——档案文献中的清华党史》等,在《中国档案报》《北京日报》《辽阳日报》《新清华》《水木清华》等报刊发表档案编研文章和论文等20余万字。
杨虹仪 拥有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艺术和建筑史哲学硕士学位(一等)。她曾担任 伦敦苏富比拍卖公司副董事及西洋古典油画专家,也曾接受伦敦佳士得拍卖公司 的培训,获得中国艺术史的文学硕士学位(格拉斯哥大学)。她于清华大学获得英语文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
她是一位讲中、英、德、法文的精通艺术史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教育者及文 化大使。她一直致力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发表了众多文章,并被英国《金 融时报》、香港《信报》、《明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她最近的著作《罗杰·弗莱、亚瑟·韦利和戈尔兹沃西·狄金森:剑桥三重奏与英国对中国艺术现代性的讨 论》(2023 年出版)“通过深入研究此三人在这过渡时期关于中国艺术的写作, 引导了(学者们)对于中国艺术及其历史的进一步(重新)评估,填补了学术 空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让·马歇尔教授)
杨虹仪是一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及艺术品经纪人。